方镁石是镁的氧化物矿物,是地球深处的地嘎的主要组成物质,其熔点为2800°C。可以作为制造各种耐火砖以及各种不导电材料的优质原料。电熔镁是一种高质量耐火材料,是高温电熔炉的产品,其具有熔点高、抗氧化性、抗渣性强,热稳定性高,保温性好,在高温下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熔方镁石属于一种晶格化的氧化镁,属立方晶格等轴晶系。熔点很高,纯的氧化镁熔点为2800°C,但是当其中含有其他物质时,熔点就会变低。除此之外,氧化糕还是一种碱性材料,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则相反。
电熔方镁石的制备过程是熔析的过程,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用来生产电熔方镁石的主要原料是菱镁矿,但是这些原料中有许多杂质,包括Ca0、Si02、Fe203、和A203,这些杂质的熔点是不同的。而电方镁石正是以这一点为切入点,使不同成分的杂质在在不同类型的电熔融炉中通过电弧加热产生高温(大于3000°C),然后在各自熔点的温度下依次熔化。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低熔点杂质首先熔化,向外移动,杂质不断析出,从而提高了氧化镁的纯度.在电熔过程中,通过加热、熔化、结晶、晶体生长、冷却等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制备出具备各种物理化学生能的电熔镁砂。电熔镁生产电弧炉主要是埋弧炉的矿石,融化物料主要通过电极的加热和物料的电阻。功率消耗很大,炉子一般为圆形,三个电极排列成一角形
电熔法的熔炼过程
由于电弧炉自身的设备、操作、工艺比较简单,而且投入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电熔法被广泛的使用。电熔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制备材料的原料加入电熔炉内,然后依次放置碳电极。准备就绪后,接通电源,电流流过电极和熔池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原材料。熔点不同的杂质的熔点随温度的不断升高先后排除或迁移,最后使氧化镁出现熔融状态,最终在炉底形成熔池。
电熔法晶体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过程:电熔前、电熔中、电后。电熔前是属于起炉阶段,需要先将菱镁放在炉子底部,然后降下三根电极,在降下电极时要注意调整二根电极距离炉壁的距离大致相同,最终在加入物料的表面放上炭块,作为引弧材料。接着接通电源,完成引弧。通过电弧热和电阻热来熔化原料。电熔中即电熔阶段,当熔化的菱镇矿比较多时,在炉底就会出现熔池,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要不断的加料。直到熔池达到炉体1/3时结束熔炼。这个阶段长达4~5个小时。电熔后进行收尾阶段,关闭电源,提升电极,进行空冷。空冷近后,提升炉壳取出融坨,破碎,最终获得电熔镁砂。了解更多耐火材料请关注我们盖州市兴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